人工智能 频道

新华三以“开放”思维,为用户打造智能运维服务

  随着智能的演进,虚拟化、自动化、DevOps、AIOps......完成了新技术的不断更迭。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IT智能运维市场规模为560.8亿元,年复合增速为20.1%。预计未来以15.9%复合增速扩张,2025年市场规模达1093.5亿元。尽管只是互联网经济一个细分赛道,但智能运维已经成为资本争夺的新风口,智能运维未来发展表现出强劲的韧性。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服务部总裁毕首文在接受IT168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其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以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国家大型企业的第一梯队不断在智能运维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投入。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技术服务部总裁毕首文

  智能运维初级阶段,中国企业面对三大挑战

  对于现阶段,智能运维发展阶段的定义,新华三集团技术服务部运维服务业务部部长汤海华的观点是,在国内,智能运维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但从Gartner的技术曲线分析,国内发展快于全球进程,当前这个节点正是用户普遍回归理性的阶段。

  谈到现阶段中国企业在智能领域面临的挑战,汤海华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其一,智能运维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和过往的体系能力积累强相关。

  以用户进行故障治理为例,它的实现需要满足业务的高可用、快速恢复以及将业务数据拉通起来进行智能分析建模等等。简单来说,就是智能运维是一块完整的拼图,需要底层的数据采集、网络监控等等基本能力是已经完成的状态,因此,这一挑战的核心点在于基本能力的准备度。

  其二,用户在进行智能运维过程中缺乏整体的框架指导。

  智能运维国家标准的建设与推广,将帮助国内用户统一思想,明确智能运维的定义,通过框架性的体系来指引用户,帮助他们进行智能运维建设。毕首文强调,在传统运维向智能运维转变的过程中,应该从应用角度,而不仅仅是纯粹技术视角,从用户的业务应用出发,更多通过传统运维基础设施上的标准化来增加一些应用程序的发现,或者是跟踪、诊断,包括利用一些数据和数字化的手段来做一些体验性的监测。

  其三,智能运维不能飘在空中,要从现实出发。它并不是空中楼阁,需要扎扎实实地把落地场景找出来逐步实现。

  携手合作伙伴,以开放思维为客户提供智能运维服务

  谈到如何携手合作伙伴,帮助客户实现智能运维,汤海华的关键词是“开放”。

  新华三智能运维乃至整体的技术服务,一直坚定走开放生态的合作策略,举例来说,2021年在做AIO的大服务的时候,第一时间就建立了AIO的服务商来确保整体的业务协同。

  具体到智能运维层面,新华三会努力做到两个方面,一是,U-center的平台是开放、容器化的底座,合作伙伴可以将细分领域好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这个开放底座做产品方案级的融合。二是,可以将U-center平台想象成一个开放的载体,任何人、任何合作伙伴能够基于这个平台,形成一些场景化或者是行业化的解决方案。

  而从整个开放的角度来说,新华三理解的是一个广义的运维,包括新华三的设备、其他ICT厂商的设备,在异构、多云的环境,携手细分领域有能力的合作伙伴,打造形成统一运维的解决方案。

  毕首文站在大服务的体系做了总结,

  在人才供应链上,新华三高度关注产教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工、创一体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致力于打造良性循环的数字化人才培养综合体系。比如新华三AIO(All In One Service)人才培养体系,其根据AIO人才能力模型,通过集中式培训、学生亲自参与工作交付等方式,为学生上岗就业积累实战经验,让真才实学能够落实到业务实践中,为各领域输出具有实力的运维人才。此外,通过近三千家渠道认证合作伙伴、服务合作伙伴来拓宽整体的服务资源的量比,通过新华三制定的服务质量标准化的要求来强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保障整体对于客户端到端、全生命周期、高质量的服务工作。

  最后,当记者问到新华三作为智能运维系列国标的重要贡献者,新华三的具体贡献时,毕首文透露,关于国家智能运维系列的国标撰写,新华三作为核心的单位之一深度参与整个国家智能运维国标撰写,并且还参与了其中几个团标的研制,包括运维数据治理,智能运维算法,智能运维技术,都是一些比较重点的课题或者是团标。包括也发布了一些实施指南和年度报告,在这里面参与一些编写的工作。新华三重点分享了几年间,智能运维在数字大脑落地过程中的一些实践,以及在智能运维管理、iService服务数字中枢建设、U-Center统一运维平台智能化升级等解决方案的落地过程中积累的丰富成功经验和实践,为国家标准的编写提供了有效支撑。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