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频道

博通和台积电要将英特尔一分为二?

  多年来,人们一直急切期待英特尔能有所改观。各种离奇的交易传闻不断涌现,如今又有传言称,英特尔的竞争对手——芯片设计与销售商博通,以及芯片制造商台积电,有意将英特尔一分为二,各自拿下合适的那一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如果英特尔在技术和财务方面的状况比现在糟糕得多,那么潜在收购方、投资者以及美国政府的行动可能会更迅速、更彻底,从长远来看或许也会更有成效。但英特尔仍在艰难前行,它在个人电脑处理器业务上仍有相当可观的收入,即便营收和利润的重心已转向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英特尔的中央处理器(CPU)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为什么包括特朗普总统在内的各方人士,都在思索能达成何种交易,以及与谁达成交易。

  在撰写本文时,华尔街尚未开盘。英特尔的市值为1022亿美元,鉴于英特尔若要在制造领域与台积电竞争,未来五年大约需要500亿至750亿美元的投资,这一市值似乎有些偏高。但我们猜测,人们会热衷于任何能拯救英特尔、并使其以某种形式存续下去的方案,因此英特尔的股价可能会上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认为,有关博通和台积电分别收购英特尔一半业务(博通收购英特尔产品部门,台积电收购英特尔代工部门)的传闻,不过是为了推动股价的空谈罢了。

  话虽如此,所有交易都始于传言,我们确实认为博通和台积电无疑考虑过这些传闻,就像我们相信高通也曾考虑过收购英特尔产品业务一样。我们自己也设想过各种大胆的可能性,毕竟琢磨新奇的想法本身就很有意思。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想法都能成真。

  传闻背后的一丝真相

  过去几个月,英特尔首席执行官、被视作英特尔救世主的帕特・基辛格被董事会免职后,关于英特尔将如何解开芯片制造与设计这个 “戈尔迪之结” 的传闻不绝于耳。亚历山大大帝曾面临一个极其复杂、无法解开的戈尔迪之结,他果断挥剑将其劈成两半,想必他会认同这些传闻背后的大胆设想。

  这里有一段历史背景,也能看出人们选择统治者时有时会很任性。传说,小亚细亚(位于今天土耳其中部,与古希腊隔爱琴海相望)的弗里吉亚人没有国王。神谕指示,下一个赶着牛车进城的人将成为国王,于是一位名叫戈尔达斯的农夫得到了这个职位,戈尔迪乌姆城也因他得名。那辆牛车用山茱萸树皮制成的绳子系在柱子上,新的传说应运而生:谁能解开这个绳结,谁就能成为整个亚洲的统治者。公元前333年,23岁、胸怀壮志的亚历山大出现了。三年前,他成为马其顿国王,两年前入侵波斯。面对自己的 “小林丸号困境”(指看似无解的难题),或许是因为缺乏耐心(他和柯克船长一样机智大胆),亚历山大走到绳结前,挥剑将其劈成两半。在接下来的七年里,他四处征战,直至公元前323年去世前,他不仅统治了希腊和埃及,还掌控了西亚的大片土地。

  基辛格认识英特尔的创始人,他一直试图解开英特尔自己造成的困局。但英特尔董事会显然已等不及他慢慢解决问题。基辛格认为自己在为英特尔产品部门和英特尔代工部门谋划一个平衡的转型方案,然而董事会想要的是能更快释放股东价值的解决方案。

  顺便说一句,我们认为英特尔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图形处理单元(GPU)或人工智能加速器,既没有当前的 “高迪3”,原本计划推出的 “猎鹰海岸” 加速器也未能如期问世(它是命运多舛的 “庞特维乔” Max GPU数据中心产品线与 “高迪” 产品线融合的产物),这实际上是导致基辛格下台的原因。此外,要让英特尔代工部门真正与台积电竞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而台积电如今在CPU、GPU及其他计算芯片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让我们来剖析一下博通和台积电的传闻,并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一番。我们先从英特尔产品部门说起。

  在英特尔的衰落过程中,其芯片设计与销售业务的状况一直比芯片制造业务好得多。英特尔单独列出代工部门和产品部门的损益表,将阿尔特拉和Mobileye从产品部门剥离,并出售闪存业务后,这一差异愈发明显。英特尔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部门的营收和利润比以往大幅下降,营收为 128.2 亿美元,营业收入为13.4亿美元(占营收的 10.4%),但尚未亏损,更像是在深水区的跳板下踩水维持,而英伟达正惬意地坐在人工智能的 “热水浴缸” 里喝香槟,AMD则在高性能计算的 “戏水池” 里,快乐地享用着人工智能 “奶昔”。

  英特尔的网络与边缘部门,奇怪地被称为NEX,它应该被一分为二,分别并入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部门,以及生产个人电脑和类似边缘设备的客户端计算部门。NEX去年的销售额为58.4亿美元,营业利润为8.02亿美元(占营收的 13.7%)。客户端计算部门是英特尔产品业务中最健康的部分,去年销售额为302.9亿美元,主要来自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处理器,营业收入为109.2亿美元(占销售额的36.1%)。总计下来,英特尔产品部门的营收为489.5亿美元,营业收入为130.6亿美元,占销售额的26.7%。

  来做个对比:2024年,AMD的总营收为287.9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9.2亿美元,占营收的7.4%。英特尔产品部门的规模几乎是AMD的两倍,盈利能力几乎是其三倍,大致相当于英特尔产品部门整体的情况。截至发稿时,AMD的市值为1860亿美元,我们认为其市值的一半以上得益于它拥有人工智能芯片业务,而英特尔在这方面并不突出。

  毫无疑问,英特尔代工业务是其市值较低的原因。去年,该业务营收为175.4亿美元,主要为英特尔产品部门、一些小客户以及美国政府制造芯片。2024年,英特尔代工服务部门(IFS)运营亏损134.1亿美元,这是因为它正在推进英特尔3、18A和14A制程工艺,且代工业务的产能利用率远低于应有水平。

  可以说,即便没有人工智能计算芯片业务,英特尔产品部门的市值也至少应该达到2000亿美元,因为全球仍需要用于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CPU。这意味着英特尔代工业务的市值为负。顺便提一下,2014年IBM将微电子部门“出售”给格芯时,该部门市值为负;2008年AMD将其代工业务 “出售” 给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时,情况也是如此。

  格芯没有成功推进10纳米制造工艺,也未能将7纳米极紫外光刻(EUV)技术推向市场。英特尔在10纳米和7纳米制程上问题不断,5纳米制程也有波折,在经历诸多困难后,如今才开始推进3纳米及更先进的制程工艺。三星开发出了用于CPU制造的7纳米制程工艺,IBM的Power10和z16处理器都采用了该工艺。今年,IBM的Power11芯片将采用三星7纳米制程的改进版。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IBM z17处理器将采用三星5纳米制程工艺。(奇怪的是Power11芯片为何不采用相同制程,我们猜测IBM可能觉得目前没必要为其Power Systems系列产品的客户这么做。)

  以上分析旨在说明,博通对收购英特尔产品业务感兴趣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即便博通,可能也难以筹集到完成这笔收购所需的资金。

  台积电收购英特尔代工部门,或者更确切地说,成为其重要股东的动机有所不同,但同样不可忽视。

  台积电由张忠谋于1986年在飞利浦的支持下创立(英特尔和德州仪器当时并未参与),它是台积电所在地区的 “皇冠上的明珠”。然而,在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这成了一个大问题,这场贸易战可以说是主导20世纪地缘政治的冷战的延续。如今,中国比俄罗斯更强大,这不仅体现在人口、制造业和经济实力上。中国收回了香港,也对台湾有着主权诉求,并最终可能会采取行动。之后,中国或许会将目光投向宿敌日本,两国之间有着历史遗留问题。在某个时刻,中国也可能会看向朝鲜半岛,这对三星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三星是全球另一家拥有先进制程工艺的大型代工厂商,与台积电和英特尔形成竞争态势。

  如果这些听起来很荒谬,没错,但这也是极其严肃的问题。这就是新殖民时代与新冷战交织的现状,问问加拿大和格陵兰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站在台积电的立场,肯定会考虑打造一艘 “救生艇”,收购英特尔代工部门或许是最快在芯片制造领域立足的方式。英特尔代工部门拥有现成且规模可观的客户群,包括英特尔产品部门,其客户遍布美国、欧洲和以色列,远离中国军事力量的影响范围,也不在中国的战略目标之内。

  我们认为特朗普总统不会允许台积电完全收购英特尔,但他可能会促成一项交易,让台积电与美国政府设立的主权基金共同成为英特尔代工部门的重要股东,主权基金持有英特尔代工部门略多于一半的股份。这样一来,即便在可预见的未来由台积电运营英特尔代工部门,英特尔的品牌也能得以保留。

  这并非易事,拜登政府推出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同样棘手。该法案要求英特尔在其代工业务中保持多数股权。英特尔获得的78.6亿美元资金,用于支持其在俄亥俄州、亚利桑那州等地的代工制造扩张,但这笔钱显然不足以让英特尔与台积电竞争。

  还有一种可能,也是特朗普政府可能尝试的做法,即让两家公司竞相大规模投资英特尔代工部门。所以,如果三星或其他没有先进制程工艺的芯片制造商突然加入这场讨论,也不必感到惊讶。

  如果英特尔在2010年代专注于代工业务的研发,而不是被一些不明智的收购分散精力,也没有过度压榨CPU客户,从而引发数据中心领域的 “Arm起义”,情况或许会简单得多。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大量投资,要解开这个 “戈尔迪之结”,并让拆分后的两部分都存活下去,或许真的很难,尽管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

  这就引出了下一个设想。假设英特尔的18A和14A制程工艺能够顺利投产,特朗普政府只需发布一项行政命令,就能迫使英伟达、AMD等公司,使用由台积电等支持的独立英特尔代工部门,来制造它们的计算芯片。这样一来,英特尔代工部门的收入增长速度可能会远超预期。

  原文链接:https://www.nextplatform.com/2025/02/18/gordian-knot-broadcom-and-tsmc-to-cut-intel-into-two/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