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频道

博睿数据Bonree ONE 2025春季版发布:技术深耕与全球化布局并行

  【IT168原创】作为国内应用性能管理及可观测性(APMO)领域的领军企业,博睿数据在2025年春季发布会上正式推出Bonree ONE新版本,不仅展示了其在技术层面的持续创新,更首次明确全球化战略,计划将中国本土打磨的“可观测性方案”推向国际市场。

  博睿数据总裁孟曦东表示,自2022年切入可观测性赛道以来,博睿数据通过四年迭代,从一体化、可观测、到模型化,再到今年的平台化,构建了“一体化智能可观测平台Bonree ONE”的核心框架。

  技术升级:从数据模型到云原生的全栈能力突破

  博睿数据产品总监贺安辉透露,最新的Bonree ONE平台有四项关键能力的升级。从海外市场布局到云原生观测能力的完善,再到数据模型价值的深度挖掘与用户体验重构,此次更新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可观测性赛道的领先地位,并为全球化竞争奠定基础。

  发布会现场,Bonree ONE 2025春季版的一些技术升级和优化值得关注。

  第一,全域数据模型的价值深化。在博睿数据在2024年提出的“可观测全域数据模型”基础上,贺安辉表示,最新的Bonree ONE新增“自动标签”能力。该功能通过预定义的规则,将业务语义与底层观测信号(如指标、日志、事件)自动关联。例如,某客户的主机、容器、服务实例等实体可自动标记“所属业务系统”(例如CRM系统),从而在故障排查时快速圈定影响范围。这一能力打破了传统人工打标签的低效模式,实现了数据治理的自动化。

  第二,云原生观测的兼容性与动态发现。随着中国企业上云率从2023年的30%向2027年的40%攀升,博睿数据将云原生观测作为重点发力方向。新版本全面兼容Kubernetes环境,支持Service和Pod的动态发现,并引入PromQL语法兼容机制。对于已使用Prometheus等开源工具的客户,其原有仪表盘配置与告警规则可无缝迁移至Bonree ONE,降低用户切换成本。此外,平台可实时监测K8s控制面组件(如kube-apiserver、etcd)的健康状态,帮助运维人员快速定位异常。

  第三,用户体验的“即用即享”重构。 针对可观测平台功能庞杂导致的导航效率低下问题,博睿数据推出全新工作台与事件中心。左侧导航菜单支持用户自定义高频功能收藏,并自动记录最近访问记录,将传统分级菜单简化为“应用中心+工作台”的极简模式。事件中心则汇聚全平台告警、日志、变更等信号,通过严重级别分类与可视化看板,帮助用户优先处理致命级故障。

  全球化战略:从本土第一到“ONE World”的野心

  博睿数据在2024年下半年以19.1%的市场份额蝉联国内APMO市场领先,但国内市场增速放缓与竞争对手的退出,促使其将目光投向海外。2025春季版首次推出国际化版本,标志着全球化战略正式落地。

  英文版官网(en.bonree.com)与产品界面已完成本地化改造,包括1200余页英文文档和符合国际习惯的订阅定价(如APM服务按主机/天计费)。为避免“直译失真”,博睿数据采用“技术校正+场景化翻译”策略,例如将“可观测性”相关术语与海外客户的实际运维场景对齐。

  孟曦东表示,博睿数据的初期目标市场聚焦东南亚、中国港澳及中亚地区,采用“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模式。例如,哈萨克斯坦某银行已通过本地代理商签约,计划替换原有的Dynatrace方案。与欧美厂商相比,博睿数据的优势在于同时支持SaaS与私有化部署,且硬件资源消耗更低。据透露,某国内头部银行使用Bonree ONE的服务器成本仅为竞品的1/3。

  采访最后,针对AI方向,博睿数据透露正探索大语言模型与可观测场景的深度结合。其技术路线分为三步:架构层支持多模型灵活切换;通过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减少“幻觉问题”;最终实现“自然语言驱动故障定位”。目前,内置智能助手“小睿”已支持价格计算、知识库问答等场景,后续将拓展至根因分析与自动化应急响应。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