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HPE年度Discover大会活动现场,AI智能体再次成为企业界关注焦点。
想象一下,一台搭载AI智能体的网络管理系统,仅用数十秒就完成一次跨设备漫游故障的自主诊断——从监测异常、调用数个专用Agent分析,到输出带推理过程的修复方案,全程无人干预。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在2025年交出的技术答卷。
Aruba中国区技术销售总监俞世丹
7月16日,记者有幸参与了HPE Aruba Networking在北京举办的线下媒体沟通会,Aruba中国区技术销售总监俞世丹以“AI赋能的安全融合网络”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分享交流。
当AI成为网络“副驾驶”
传统网络运维如同“盲人摸象”。一位金融公司的IT主管曾向记者抱怨:“凌晨三点的交换机故障,需要连打数个电话才能召集懂无线、安全和数据中心的专家。”这种割裂正是俞世丹指出的核心痛点:用户对网络依赖度飙升,但IT资源反而紧缩。
HPE Aruba Networking Central的破局之道是AI智能体(AI Agent)架构。与2024年行业追捧的生成式AI不同,智能体更像拥有专业经验的“虚拟工程师”。它由三层构成:顶层的网络副驾驶(Networking Copilot)理解管理员自然语言指令,中层的Agent编排器调度15个以上专业Agent(如实时数据采集Agent、终端识别Agent),底层的专用AI模型库提供技术支持。
“输入‘查最晚加入的网关路径’,哪怕拼错单词它也能理解。”在演示视频中,有一段故意输入错误指令,系统仍精准定位到RSMGW-01网关的完整连接拓扑。更关键的是主动防御机制:当检测到某摄像头向异常IP发送FTP流量时,系统将自动标记异常设备,触发隔离策略——全程压缩在20秒内。
这种能力的背后是行业最大数据湖的支撑:其管理着全球600万网络设备、30亿终端,每天处理超20亿数据点。而本地化部署方案解决了企业最敏感的“数据主权”问题,支持纯离线环境运行,确保AI模型与业务数据完全留在客户内网。
零信任遇上AI:从概念到落地
安全团队常面临这样的悖论:部署零信任需精准识别终端,但传统静态识别率不足70%——某高校就曾因误判医疗设备为“可疑终端”触发全院断网。HPE Aruba Networking的解法是让AI渗透到安全链条的每个环节。
在终端识别层,系统不再依赖容易被篡改的MAC地址或IP,而是通过行为指纹分析:结合设备通信协议、访问频率、目标端口等上百个维度,AI模型将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当某摄像头突然从周期性传输小流量数据,转变为持续外发大流量文件时,异常行为会被实时捕获。
策略执行层则实现“动态围栏”。传统VLAN隔离需要预划分数百个网段,而HPE Aruba Networking基于角色的控制允许在同一网段内实施差异化权限。俞世丹举例:“摄像头和打印机在同一VLAN,但摄像头只能访问监控服务器,打印机只能连接打印队列。”这套机制已从局域网扩展到广域网,形成端到端零信任架构。
更底层的革新来自量子技术布局。HPE Aruba Networking科学家在Discover大会中透露:正研究量子网络解决未来QPU(量子处理单元)间的互联问题,同时开发抗量子加密算法。“传统加密可能被量子计算机分钟级破解,而量子密钥分发能实现‘观测即坍塌’的防窃听特性。”这暗示着安全架构的又一次范式转移。
随着量子计算、硅基光学等前沿技术注入,网络可能迎来更加颠覆性的重构。HPE Aruba Networking实验室数据显示,硅基光学器件能使光模块功耗降低60%,这对承载数万GPU的AI数据中心至关重要。而俞世丹最后强调的“不做技术堆砌,专注解决真实问题”,或许是这场AI竞赛中最清醒的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