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9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全面展现了AI技术前沿、产业趋势与全球治理的最新实践。
作为数字化及AI解决方案领导者,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以“聚合・智跃迁”为主题亮相展会,全面展示其在“AI in ALL”与“AI for ALL”的技术创新与落地实践,以全新升级的灵犀智算解决方案加速百行百业智慧跃迁。
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执行总裁曾富贵
“AI的未来绝非硬件堆砌,” 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解决方案部执行总裁曾富贵在智能趋势论坛上强调,“唯有实现算力、数据、模型及应用的协同使能,最大化释放每一份算力潜能,才能真正跨越从‘可用’到‘好用’的鸿沟,引领产业智慧跃迁。”这位深耕企业级市场多年的新华三解决方案掌舵人,对AI 产业未来的发展有着清醒认知。
三重壁垒:曾富贵拆解AI落地困局
“当前AI产业面临三重核心矛盾。”曾富贵在接受采访时直指要害。这位解决方案部执行总裁的论断,源自新华三在百行百业中的实践观察。
第一重壁垒在于算力供给的失衡。 “客户看到单机柜64卡高密部署能力时,问的却是如何避免算力闲置。”曾富贵举例道。他认为破局需构建“算力如水电”的精准输送体系,而非硬件堆砌。“这绝非简单的硬件叠加,而是通过创新的跨资源调度平台与统一的软件栈实现动态平衡。”
模型迭代的不可控是第二重挑战。 “企业常陷入‘追新’与‘实用’的两难。”曾富贵指出。面对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他提出关键解法:“必须建立标准化的量化评估体系,既能精准衡量模型应用效果,又能支持基座模型的灵活切换,确保投入始终锚定业务价值而非技术热点。”
最深层的矛盾是技术与业务的割裂。 曾富贵以内部实践为例:“我们改造报销系统时发现,人工审核单张单据需10分钟,而AI只需30秒。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嵌入业务流程并符合财务规范。”他犀利指出:“实验室准确率只是门票,商业化本质是对业务场景的深刻理解与价值创造。”
破局双轨:数据工程与平台赋能
面对三重壁垒,曾富贵提出两条经过验证的实战路径。
筑牢高质量数据基石。“某种程度上,数据要素比任何算力模型更重要。”曾富贵在专访中多次强调。面对政企数据分散、质量差的通病,他透露新华三投入一年半开发系统化数据工程方案。“数据不是挖矿而是种田,需要可持续培育机制。”某能源客户借此将风机故障数据准备周期缩短60%,验证了数据治理的核心价值。
实现平台赋能应用开发。曾富贵将灵犀使能平台LinSeer Hub视为破局利器,该平台能够打通数据、模型与应用的关键环节,实现三位一体的协同使能。新华三此次发布的LinSeer ICT智能体,就是基于该平台进行构建,其深度融合AI技术,依托多年积累的ICT建设运维经验和海量知识数据,以全栈设备的智能化感知与自主决策构建全新运维体系。作为聚焦ICT基础设施领域的专属智能体,它突破性地融合跨设备、跨协议、跨域数据,在专业深度与场景适应力上远超通用AI工具,并能够依托实时在线学习框架,敏捷吸收最新设备参数与威胁情报,确保处置策略与动态业务环境精准同步。
在展台区,记者了解到,过去AI开发是专家工作,需三个月研发周期。如今业务人员通过可视化工具,几小时即可搭建应用原型。该平台内嵌20余个可编排组件,支撑分钟级应用构建。以交通领域为例,城轨数据分析智能体展示了便捷出行背后的AI力量,通过实时分析客流数据、设备状态与调度信息,实现运力动态调配、故障提前预警,让地铁运营更高效、乘客出行更顺畅。
写在最后
谈到生态建设,曾富贵分享了“图灵小镇”创新模式:联合地方政府建立智算中心后,通过运营中心解决算力消纳问题,再聚合应用开发商形成生态闭环。“在杭州萧山,我们已实现从算力基建到应用孵化的全链条打通。”该模式正复制至马鞍山、西宁等地。
关于AI对就业影响,曾富贵展现出技术人的理性:“趋势不可阻挡。但就像电子商务催生快递员新职业,AI也将创造新岗位。”
从算力基建的精密调度,到数据治理的沉潜深耕,再到应用开发的门槛瓦解,曾富贵为行业勾勒出清晰的产业化路径。这条从“可用”到“好用”的跃迁之路没有捷径,唯有无止境的场景深耕与价值验证——这恰是AI融入产业核心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