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频道

FineBI6.0升级,回答了BI未来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数字时代什么最紧缺?数据人才!

  数字经济下,数据无处不在,我们已经从IT时代迈入DT时代。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分析来实现精细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数据分析师”应运而生。但当前,数据分析师仍然紧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显示,2025年前大数据人才需求仍将保持30%~40%的增速,需求总量在2000万人左右。

  IT时代以流程来驱动业务,而在DT时代,将以数据来驱动业务。当数据分析师不够用的时候,就需要用数字化工具,让业务人员都能够成为“数据分析师”。而这,正是BI产品的使命所在。

  如今,旨在帮助企业挖掘和利用数据的BI产品迎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数字化转型加速、疫情冲击加重、企业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多重环境之下,国内BI产品也肩负着更多的使命。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BI产品?

  早在1996年,Gartner就提出了商业智能BI的概念。乘着大数据的东风,如今,BI已经成为一门“显学”,成为企业追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必备工具。

  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内BI市场整体走过了传统BI到自助式BI或敏捷BI,再到智能BI三个阶段。这个过程中,帆软始终是行业发展无法绕开的话题,帆软于2006年成立,作为国内最早一批BI独立厂商,见证了三个阶段概念的提出,结合国内企业实际需求有序地推出了相关产品,并连续多年占据 BI市占率第一的位置。

  21世纪初,BI概念传入中国,帆软基于客户需求,推出了企业级报表软件FineReport,作为帆软开山之作;2011年后,自助式BI兴起,帆软在调研客户需求后,于2013年推出了自助式BI工具FineBI,面向业务人员,解决业务与IT跨部门协作难题;2019年后,以增强分析、BI+AI为核心的智能BI概念被提出,帆软对此也进行了深入的洞察。

  结合当前实际,帆软认为国内BI行业发展处于自助式BI到智能BI转型阶段,BI+AI的智能探索还有一定的泡沫期,帆软预测这一市场需求会在2025年集中体现。

  也就是说自助式BI将是当下中国企业的主流选择。在这里,需要重点强调一下传统式BI、报表式BI和自助式BI的区别。传统和报表BI均以IT为主导,不过报表式BI大多采用类EXCEL设计,相较传统BI更灵活,也更容易被掌握,适合处理中国式复杂报表;而自助式BI重在于数据分析,以业务分析为主导。自助式BI的重点就是人人可用,而且时间更快,效率更高。

  对比传统和报表式BI,自助式BI减少了IT部门在BI流程中的参与度与干预性,建立起了以业务人员为中心的BI模式。之前,因为企业部门间有壁垒,IT人员根据业务人员需求做出的图表与业务人员需求不符,甚至业务人员不相信IT做的图表。因此,“IT 人员准备数据,业务人员自主分析”这一模式一定会是未来的趋势,市场会逐渐从“IT 主导的报表模式”向“业务主导的自服务分析模式”转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助式BI对传统BI,尤其是报表式BI的全部替代。与国际市场不同,国内BI的发展呈“共存状态”。也就是说,在自助式 BI 高速发展的同时,报表式 BI 在国内的表现依旧强势,核心原因是大部分中国企业更偏向高度格式化的报表。

  BI产品发展的下一步是什么?

  资料显示,我国数据产量占全球数据23%左右,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据IDC《2021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跟踪报告》显示,2021全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达到7.8亿美元,同比增长34.9%,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20.2亿美元,未来5年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0.8%。

  在这样一片蓝海中,已经走过转型期的BI,下一步将向哪些方向发展?帆软FineBI产品负责人王佳东认为,BI产品发展的下一步要在信创战略、实时展示、易用性、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随着信创战略开展,国内企业更强调自主可控和信息安全,尤其是以金融、能源、交通还有国央企为主的重点行业,都要求BI产品的国产化。帆软自2019年便成立了信创工作小组,也是BI领域首个发布信创产品的厂商,2022年9月,FineReport信创版,以监管、战略、管理、业务数字化为出发点,全面、集中解决企业在国产化替代中遇到的痛点,支持全栈信创、一键式迁移、专项解决方案提供等。截至目前,帆软国资客户已达137家,累计签约额1.64亿。而据帆软透露,国内首款自助式BI工具FineBI信创版也将于近期正式对外发布,给到客户更多选择。

  其次,BI作为一辅助决策工具,对于想要挖掘数据价值的企业来说,希望将挖掘到的结果直接在业务应用中进行可视化展示或者指导业务活动,根据以往数据做到未来预测。而且,企业越来越偏好数据大屏及移动应用,随着企业对信息展示的实时性要求提高,传统的大屏展示已无法满足很多企业要求,FVS可编辑大屏以及移动应用的落地、集成成为了一些企业选购的新关注点。

  第三,企业对产品的易用性需求进一步提升。由于自助式BI主要面向业务人员,并非局限于IT部,因此简化其学习路径,降低其使用门槛同时优化其交互体验就十分重要,这也是评判自助式BI是否易用的核心标准。需要将B端产品C端化,一切以客户体验为主,正如手机的迭代一般,才能做到普及。

  最后,进一步打造标准化产品。当前国际厂商或国际上排名靠前的BI产品,都是标准化程度极高,且在函数加持下,能适合各种复杂场景计算。因为定制意味着非标准,企业各层级不同角色、职能的人员,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有不同的需求,可以说,需求是无穷无尽的,成本不可控,也阻碍企业出海,产品提升。因此从长远看,需要把标准化产品做到极致,简单易用,让企业可以部署后自行搭建应用场景。

  中国BI市场变化非常快,除了产品的纵向迭代,帆软这几年也在横向丰富行业应用以及场景化定制,比如信创版本、基于制造、金融、医药等行业的特定场景应用,也都赢得了客户的认可。

  FineBI6.0升级,除了好用还有什么?

  为了持续走在中国BI产业的最前沿,帆软于近期推出了全新FineBI6.0版本。据王佳东透露,此次升级的FineBI6.0版本一大亮点便是“人人可用”,这个人人,除了是当前占主导的大部分业务人员,还有正在兴起的数据分析师群体。

  “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出现分水岭,企业间数字化差距正在拉大,而业绩更是正在加速分化”,根据埃森哲的调研: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得分差距已高达35分,两者的营收增速差距已从疫情前的1.4倍扩大至3.7倍。这直接导致了BI的使用群体出现了分化,以往的业务人员或IT人员中产生了数据分析师。厂商需要去考虑这一群体的需求,市场的变化正在推动国产BI进一步发展。

  新品6.0从两大使用人群核心需求出发“早走半步”:针对占主导的业务人员,FineBI 再一次降低操作门槛,创造沉浸式分析主题,不让客户重复做“选择题”,极简路径设置,对新手更友好,配合强大的异构数据处理能力和团队协作功能,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推行成本;针对有更高分析需求的数据分析师群体,FineBI新增自研def函数,支撑业务分析的无尽组合和任意复杂的计算逻辑。不需要成为专业的程序员,只要会用DEF函数,就可以自行处理任意复杂的分析场景,困扰大家很久的“跨视图计算”、“多层聚合嵌套”、“区间窗口计算”等等,def函数可以轻松搞定。

  王佳东表示,FineBI6.0更易用的背后,是高性能引擎的支撑。FineBI6.0所搭载的处理引擎在性能方面做了优化,可以重点实现任何场景下的编辑操作千万级秒出,配合帆软已独立设置产品线的数据集成产品“FineDataLink”可以实现数据分析效率与前一代产品相比提升约50%。

  在王佳东看来,用户体验的提升和业务价值的提升将是未来BI发展的主要方向,具体在产品能力上的体现则是敏捷易用,这是报表式BI、自助式BI以及智能BI都要考虑的问题。如今,帆软BI赛道积累了合作客户18000+,财富中国500强中有359家是帆软的客户,这些客户的需求以及在数字化转型中遇到的问题,都是帆软不断锤炼产品的动力源。而也正是这些客户持续不断的需求,一直推动着帆软不断去打造中国顶尖的BI产品,打造更加强大好用,人人可用的产品。

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