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频道

国产数据库年终盘点,这些趋势越来越明显

  转眼又是一年的年末,国产数据库也迎来了各自的收官之战,基于“墨天轮”2024年12月的国产数据库排名,试着从个人的角度总结这一年国产数据库的发展。

  国产数据库的头部格局逐步形成

  OceanBase得分达到710分,前4名基本都是20分的差距,之后的分值差距逐渐加大,第10名之后的得分呈断崖式下降趋势,从75名之后得分都在个位数,最后几名的得分甚至是0,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自23年10月开始,第一名的宝座被阿里系的OceanBase和PolarDB持续霸榜,OceanBase更是从24年7月份一直待在榜首,除GoldenDB排名大幅上升之外,其他的变化都不大,头部效应非常明显。

  国产数据库数量逐步收敛

  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最终的赢家最多也就3~5家,数据库也不例外。当前国产数据库竞争的领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险等关键行业中,这些行业非常看重示范效应,客户更加倾向选择同行业内有成功案例的产品,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选择的产品2-3年后找不到厂商来支持。

  2023年10月统计数据,墨天轮收录国产数据库272个,2024年12月则为227个,减少45个,减少比例达到16%+。之前我们曾经预估3~5年内市场格局基本确定,常见的数据库种类将会减少到20个以内,当前的缩减速度和我们预估差不多,而且头部示范效应大概率还会加速小众产品的淘汰进程。

  国产数据库厂商逐步向大厂靠拢

  榜单中前10的厂商都是实力非常雄厚的玩家,互联网巨头有3家:阿里、蚂蚁、腾讯,传统科技巨头有2家:华为、中兴,另外就是传统数据库“四大金花”中的3家:达梦、金仓和南大通用。比较另类的是白手起家的TiDB,在一众大佬中顽强的占据了前5的位置,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用户和产品是相互依赖、相互成就的关系,数据库也不例外。当用户选择一款数据库产品,希望能够稳定且高效的运行;希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响应和解决;新的需求能够在可接受的时间内得到实现。满足这些需求要有大量真实的场景来打磨,需要有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跟进和处理用户的反馈,这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过程,稍有不慎资金断链,所有的投资可能都会打水漂。

  所以要成就一款好的产品,除了需要有足够多的用户群体,还要有持续的现金流,并不是什么公司都能玩得起的。阿里腾讯、华为中兴等巨头有海量的客户和应用场景,“四大金花”得益于起步较早也有着丰富的客户资源,TiDB的数据库云在国外还是很有市场的,所以他们能占据排行榜的头牌也是很自然的。

  写在最后

  随着数据库信创的持续推进,国内数据库行业的生态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以至于白鳝这样的资深数据库专家也在说“DBA会遭遇一场寒冬”。在笔者看来,岂止是DBA会遇到寒冬,整个数据库行业都不可避免会遭遇一轮彻底的洗牌。即使是排在头部的这些厂商,也需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的投入,来稳住自己的优势地位,“卷死”对手后才能安全的留在沙滩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3-5年这个行业必将经历一场残酷的生死搏杀才能见到最后的曙光。

0
相关文章